第二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5.11
来源: 本站
一、活动主题
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是以“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全民科普”为活动宗旨,以通俗易懂、生动新颖的现代传播方式展现核科技发展在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医学、农学、装备制造、海洋发展、空间动力、辐照加工等相关领域中的影响与应用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创意比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科普性、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活动。
二、活动组织
1.指导单位: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
2.发起单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3.主办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承办单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复旦大学
三、时间安排
1.“核+X”创意大赛启动会:5月9日
2.参赛报名:5月10日-5月20日
3.作品准备及提交阶段:5月21日-8月15日
4.高校评审阶段:8月16日-31日
5.全国评审阶段:9月1日-9月8日
6.“核+X”创意大赛对话:9月19日-9月20日
四、活动主题
1.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含应届毕业生。以组队形式参赛,鼓励选手跨专业组队。
2.组队要求:每组参赛团队由1-2名指导教师和2-3名学生组成,参赛队伍至少有1人为核专业学生。
3.报名方式:
登录www.csrp.org.cn网站下载电子版表格,填写完毕后发送至liangyf.scu@163.com ,邮件以“核+X报名表-负责人姓名”为主题,5月19日报名截止,各参赛作品在8月16日前也提交至上述邮箱,邮件以“核+X-作品名称-负责人姓名”为主体,经过校内选拔,统一汇总报大赛秘书处.
五、作品内容及形式要求
1.内容要求:作品既可以展现核科技发展对推动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医学、农学、装备制造、海洋发展、空间动力、辐照加工等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探索未来核能发展对相关领域带来的变革。
2.形式要求:以配音版 PPT、动漫制作、H5作为主要展示方式。
(1)动漫类:作品大小一般不超过50MB,片长不超过5分钟;像素要求不少于720×576PIX;文件格式为rm,rmvb,wmv,avi,mpg,mpeg,mp4(码率不大于5M)。整个作品须包含完整的内容情节;
(2)配音版PPT类:要以配图解说为主,辅以文字说明,语言简明扼要、设计生动形象。作品图片格式应为JPG、PNG、GIF、PSD中的一种,且保证一定清晰度。
(3)H5类:
网页版设计规范:非可循环平铺图片的背景图,须按最大屏幕尺寸来设计,即:1920*720;必须删除非显示图层和参考线;段落文字必须给出行高,必须使用10号以上字体,建议使用1.5倍行高和14号字体;需要后台添加的文字(标题、内容等)必须使用常用字体,即宋体和微软雅黑。
手机版设计规范:PSD按照宽度640PX,高度不限来设计;可点击部件不可小于88PX;可点击部件尽量和屏幕四边保持20-30PX的距离;除广告图片外,其他图形部件尽量用图形工具绘制。
六、作品评选环节
1.高校评审:参赛团队报名后,按规定时间提交参赛作品至所在高校组委会或赛事负责老师,由所在高校按照评审标准进行校内作品评选,最终向大赛秘书处推荐5组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名单,并在校内公示。
2.全国评审:大赛评委会对各高校推荐的入围作品,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评定,综合得分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并在各高校和有关媒体上公示。
七、作品评审标准
1、科学性:观点科学,知识准确、内容完整,数据详实可靠(探索类作品除外);
2、通俗性:化繁杂为简明,化高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内容表述通俗易懂;
3、艺术性:编排合理,图文并茂,色调和谐,画面流畅,影音协调,观赏性强且具有艺术感染力;
4、创新性:取材独到,设计新颖,角度出奇,令人耳目一新。
八、奖项设置
奖项以各参赛团队为单位颁发,不针对个人。
一等奖2组:奖励1万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核+X”创意大赛对话交流活动,并安排参观活动。
二等奖3组:奖励7千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核+X”对话交流活动,并安排参观活动。
三等奖4组:奖励5千元;颁发由院士签名、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及奖杯;安排参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核+X”对话交流活动,并安排参观活动。
优秀奖10组:颁发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
优秀组织奖若干:颁发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的证书,着重考虑各高校的活动组织、参赛作品的数量、点击量等方面。
九、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团队的原创作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未公开发表;未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其他比赛。否则,大赛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团队所有,主办方享有参赛作品的出版、发行、复制、改编、播映、信息网络传播、展览、宣传、许可使用等权利。
3.所有参赛作品片头需注明“中核集团2017年核科普开放周活动之第二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字样,并注明参赛高校、参赛作品名称、参赛团队等信息。除片头外,作品中不得出现以上内容。
4.为及时开展作品宣传工作,所有获奖作品请在收到修改意见30天内完成修改工作。
5.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提升活动品牌效应,希望各理事单位、各高校及相关单位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高校联系渠道,以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发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十、校审联系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梁勇飞
联系电话: 18980891386
办公室: 028-85412258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201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