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川大撷英】朱建华教授:二十五载辛勤耕耘 教书育人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转自四川大学新闻

     

    从教25年,他主讲了《光学(试验班)》、《现代光学原理》、《数字衍射光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参编十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本,《光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主持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到校科研经费55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中国及美国专利授权6项。2002年起已指导培养光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33名。他是四川大学2019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代表——物理学院朱建华教授。

    用心教学,认真教研

    “物理课程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自1995年留校任教以来,朱建华先后承担了《光学(试验班)》、《现代光学原理》、《数字衍射光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学专业实验》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本科教学工作量在200学时以上。针对物理课程概念多、部分内容枯燥抽象、理解困难的问题,朱建华在讲授《光学(试验班)》课程时总是力求用通俗的语言,配合生动的动画、图片,力求将抽象的物理理论讲得直观、易于理解。他还将各种光学元件、全息立体图等实物带到课堂上用激光笔进行现场演示,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朱建华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将物理学前沿及反映现代光学和高新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引入教材和课堂,坚持开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通过课程小论文、PPT报告展示、计算机模拟题作业等过程化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他还带领课程组老师在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网站和“爱课程”网站上建设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图库、动画演示库、教学录像片、题库、参考文献索引和资料库、模拟计算程序库等教学资源总数已有300余项,总容量达20GB, 两个课程网站的访问量已达6万余次。

    朱建华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已连续3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年起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光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多次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邀请报告,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作为副主编编写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光学(第三版)》,作为负责人申报的《光学》课程2016年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2018年作为负责人申报的成果“构建新体系,探索新方法,打造立体资源库-《光学》课程的全面建设与实践”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四川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突出贡献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关爱学生,亦师亦友

    “朱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注重让学生探究新知识,通过案例解析从表面看本质,是一位好老师”、“讲课通俗易懂,深得学生喜爱”、“对学生和蔼可亲,热心指导,亦师亦友” 学生在评教系统中这样评价朱建华。

    在用心教学的同时,朱老师还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理念。如讲授光学发展史时特别介绍公元前四百多年先秦时代的《墨经》中有关几何光学的最早的系统记载,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以介绍华人科学家在光学学科的杰出贡献勉励学生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中国本土科学家在光学理论及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报效祖国、立足中国大地实现人生理想有机结合起来。2020年9月,朱建华任教的《光学(试验班)》课程被认定为四川大学“课程思政”榜样课程。

    朱建华长期担任本科生的学分制指导教师及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学习及人生规划工作。2010年担任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以来,他与学院其他领导一起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签订了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实践实习协议,目前川大物理学子中已有30多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10多位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两年有3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6-2019年连续4年共派出72名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参加牛津大学Hertford学院暑期科学营活动。

    近五年来,朱建华指导了20多位本科生的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的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罗家特、吕嘉凯、许政涛、杨靖宇同学毕业后分别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2019年度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潜心科研,培育英才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双翼”。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朱建华在激光全息技术、微纳光子学、信息光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现担任中国感光学会理事、立体影像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已主持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到校科研经费55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中国及美国专利授权6项。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师2000年5月—2002年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担任研究员期间申请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Micropulse lidar system”已由香港城市大学作价100万港币成功实现了技术转让。

    在物理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朱建华已指导培养了光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33人。“学生们都很优秀,其中近20位学生毕业后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信、长虹集团、TCL集团、HP公司等科研单位及高科技公司从事激光技术、光通讯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有12名同学在高校担任教授、副教授”,说起他的学生,朱建华脸上写满自豪和欣慰,“李剑峰同学在我的课题组完成本科及硕士毕业论文、获得学位之后攻读四川大学和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现从事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的科研工作,已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