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诚招全球英才

发布日期:2025-07-17 点击量:

一、学校简介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现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学校正与眉山市合作共建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8个。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23个。

四川大学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引育,通过实施“双百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双高人才计划”,举办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等,汇聚天下英才。

二、学院简介

物理学院是四川大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2001年由原四川大学物理系、成都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物理教研室、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720所)及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根基深厚,其中原四川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核科学和微电子学科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全国最早设立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实力,是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光电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源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7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已成为国内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现设有五个教学研究中心(物理学教学研究中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教学研究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教学研究中心、专业基础课程及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大学物理教学与实验研究中心)以及两个研究所(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现有教职工25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人,博士生导师73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院正致力于打造一支以杰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

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同时拥有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辐射物理及技术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学、微电子、高压科学与技术三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量子科学与新型外场下的物理学”“基于加速器的核科学与技术”两个四川大学一流学科超前部署平台。近年来,物理学科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学科排名进入全球125–150区间;在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物理学位列全球197名,凝聚态物理更是跻身全球第39名。

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1999年成为四川省首批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成为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单位,并承担“拔尖2.0”计划任务。学院与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所合作开设“严济慈班”“黄昆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由天格计划团队参与研制的四颗卫星载荷已成功发射入轨。拔尖强基育人成效显著,在2024年拔尖强基计划考核中获得全校第一。

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ITER专项)、国家惯性约束聚变专项(ICF专项)、锦屏山深地科学实验室以及高能宇宙线探测器望远镜阵列预研计划(LHAASO)等国家计划的承担及参与单位。近五年来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学院承办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和《光散射学报》两本全国核心期刊。

面向未来,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将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共创一流学术高地!

三、招聘专业

招聘专业包括物理学、核科学与核技术、微电子学相关专业以及相关前沿交叉学科方向。

四、人才需求及待遇

1、顶尖人才

岗位条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站在学科最前沿、具有赶超和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战略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综合性和学科型国际公认顶级大奖获得者,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等。

待遇:讲席教授岗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一人一策。

2、领军人才

岗位条件: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具有带领团队协同攻关能力的领军人才;或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包括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教授、副教授,世界著名研究机构或世界著名企业研发部门首席科学家或核心骨干等。

待遇:海纳特聘教授岗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配置科研助手,协助组建科研团队,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住房、签证、购换汇、配偶工作、子女读书等方面给予保障。

3、国家级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岗位条件: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包括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助理教授,世界著名研究机构或世界著名企业研发部门研究骨干或其他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等。

待遇:海纳青年学者岗位,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配备博士后等。按相关规定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住房、签证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并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

4、优秀青年人才

岗位条件:在所从事研究领域崭露头角,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潜力。有主持国家级项目、重点或重大项目经验者优先。

待遇:特聘序列岗位(含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薪酬待遇按照学校文件执行,按照岗位类别提供相应科研启动经费、住房待遇以及支持保障服务。

5、双百人才

1双百人才工程A计划

岗位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42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学术带头人。

待遇:年薪不低于52万,按照学校文件提供相应科研启动经费、住房待遇以及支持保障服务;可申请四川省、成都市人才计划;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等后勤保障政策。

(2)双百人才工程B计划

岗位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海外引进可适当放宽),具有卓越的科研攻坚和技术创新潜力,取得突出学术成果的青年杰出人才。

待遇:年薪不低于39万,按照学校文件提供相应科研启动经费、住房待遇以及支持保障服务;可申请四川省、成都市人才计划,获得额外资助;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等后勤保障政策。

6博士后

岗位条件: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经历和教育背景,且满足物理学院相关研究团队的岗位要求。

待遇:学校年薪叠加省市资助年收入可达42万元以上。积极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新计划”等。可申请学校周转房;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等后勤保障政策。

五、联系方式

本招聘长期有效。

学院联系人:

吴家刚(院长)

邮箱:wujiagang0208@163.com

胡逊祥(院长助理)

邮箱:huxx@scu.edu.cn

董春美(学院党政办主任)

电话:028-8541 2322

邮箱:dongchunmei@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桥望江路29号

电话:028-85412322(党政办)028-85412323(学科办)028-85415561(教务办)028-85410030(学生科)

邮编 :610064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